校園霸凌防治要點

本要點用詞,定義如下:
(一)霸凌: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、文字、圖畫、符號、肢體動作或其他方式,直接或間接對他人貶抑、排擠、欺負、騷擾或戲弄等行為,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之校園學習環境難以抗拒,產生精神上、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,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。
(二)校園霸凌:指相同或不同學校學生與學生間,於校園內、外所發生之霸凌行為。
(三)學生:指各級學校具有學籍、接受進修推廣教育者或交換學生。
四、霸凌樣態:
(一)關係霸凌:孤立、排擠、謠言、離間、流言等,此霸凌樣態最常見,也最容易被忽略。
(二)語言霸凌:恐嚇、威脅、謾罵、嘲笑、重傷、綽號等,此霸凌樣態眼不見傷但傷在心。
(三)肢體霸凌:暴力、勒索、搶奪、毆打、凌虐。
(四)性霸凌:指透過語言、肢體或其他暴力,對於他人之性別特徵、性別特質、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進行貶抑、攻擊或威脅之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。
(五)網路霸凌:流言、八卦、辱罵、黑函、爆料。
(六)反擊霸凌:報復、轉嫁、轉欺負更弱小者。
前項第四款之霸凌,構成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二條第五款所稱性霸凌者,依該法規定處理。

若身邊有發現相關案例者(無論同學或老師)煩請通知學校

校園霸凌防治要點

恭賀本系鄭仕弘助理教授獲 108學年度教學優良獎


    
    工業設計學系 鄭仕弘老師獲得本校108學年度度教學優良獎。

以下簡介鄭仕弘老師108年教學成果 教材教法及教學理念

  教學成果:

 以教學計畫「實踐創新形態建構理論以銜接汽車產業實務之跨域設計教學」獲得教育部107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補助;此教學計劃成果已發表一篇國際期刊論文、一篇國際研討會論文,正投稿一篇教學實踐研究期刊論文。107年暑期推薦3位學生完成裕隆集團華創車電設計部門之暑期實習,108年推薦8位學生完成(包含LaNew)三家鞋廠設計部門實習,且皆於開學後,對全系公開分享實習經歷與見聞。近期執行完成108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「藉新創導向模式翻轉設計主軸課程以連結地區特色產業」。

1.熊姿潔、李婕如,作品:迺夜市   獲得2018-2019環境關懷設計競賽,20強,代表台灣參加INDEX:AWARD 2019國際大賽。

2.入圍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

楊貴羽、郭詩佳,作品:植染課

鍾佳芳、江芳儀,作品:銀髮族水中健身輔具

熊姿潔、李婕如,作品:迺夜市 

3.奇想設計大賽之優選(梁偉臣,作品:T-racker)

另有學生設計成果申請完成兩件中華民國新型專利(梁偉臣:M594564號,葉育秀:M596187號)。

 

教材教法:

對於教材之創新,著重「基礎-應用」之連結,以及「真實」與「實驗」特性,透過系列性課程之模組設計,將設計之基礎觀念逐一設計於課程作業中,引導學生能逐步應用與融會貫通;誘導學生在基礎課程能進入安定之學習狀態,減少排斥抗拒心理。

其在教法的創新,在於強化「真實」的學習特徵,亦即以真實場域(如:使用者之環境脈絡、設計部門之專案執行步驟)之模式做為模擬之對象,引導學生脫離僅只紙上談兵(基礎學理)之制式學習模式,並促使學生反思如何以實驗的態度,將基礎課程之訓練應用至模擬練習之中。

 

教學理念:

「真實」與「實驗」的課程設計,引導學生自主學習;透過系列化之教學單元設計,讓學生了解為何而學習,了解如何應用,並促使學生反思如何串聯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性與脈絡。並誘發學生主動「想要實驗」或「想要踏入實際場域」。

在參與107年畢業專題的結果中,亦呈現出嘗試進入真實場域的實驗性設計。而其甫結案之108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,亦嘗試模擬學生未來可能面臨的新創創業,或者是在企業中的團隊合作之狀況。在專業選修課程中,責承接本系在鞋業課程與產業連結之發展工作,並整合交通工具設計,建置「行履工坊」實驗室,引導學生在同樣思考移動與行動的創新概念下,進行跨域整合之學習,並在本系系友的鞋業人脈網絡之支持下,讓學生畢業之際,獲得平穩的職涯起始點。教學理念亦符合大學善盡社會責任,推動校內傳統特色與在地產業的連結,以及跨域產業之協同育才。